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2019年甘肃省静宁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区媒介蚊虫综合防控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
孟凤霞, 孙养信, 吴照, 吴海霞, 赵春春, 贾玉新, 李治平, 毛文秀, 伦辛畅, 张鹏举, 阎峻, 吕文, 丘柳玉, 刘起勇
摘要335)      PDF (585KB)(1155)   
目的 作为2019年一项健康扶贫与公益活动,通过在甘肃省贫困地区组织开展农村蚊虫综合防控,落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蚊虫的可持续控制策略和措施,为我国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联合倡议,疾病控制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有害生物防制(PCO)企业和志愿者团队现场实施。选择甘肃省平凉市2017年乙脑发病率最高的静宁县八里镇照世村,采用对村民宣传教育、对幼蚊孳生地彻底清理、重点区域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活动中用诱蚊灯法监测蚊虫密度变化,以评估综合控制蚊虫效果。 结果 活动得到41家企业响应,19名专业技术人员和37名PCO志愿者组成了志愿者团队。防制前调查发现该村户内积水类型主要为盆景、水生植物、贮水池、缸和盆等,积水阳性率为34.32%,百户指数为85.33;村内及周边外环境蚊虫孳生地以管井及下水道水体、村内明渠及周边污水塘、闲置碗、瓶、缸、罐及废旧轮胎等为主,阳性率为17.31%。防制前监测显示,成蚊总密度为50.33只/(灯·夜),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80.13%,其次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12.91%和5.96%。而在第1次防控后,成蚊密度即降至11.60只/(灯·夜),蚊种构成以淡色库蚊为主,占43.11%,三带喙库蚊及中华按蚊分别占17.24%和5.17%,其他蚊虫占34.48%,平均减退率为76.95%。第2次防制后,蚊虫总密度降为6.67只/(灯·夜),蚊种构成以中华按蚊为主,占42.50%;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17.50%和15.00%,其他蚊虫占25.00%,平均减退率为86.75%,农户减退率达100%。随着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三带喙库蚊构成比由80.13%降至15.00%。通过现场宣传和治理,幼蚊阳性孳生地明显减少,以容器指数为监测指标,减退率为93.24%。 结论 通过监测、控制、评估的蚊虫可持续控制模式,对传播蚊虫防控知识、降低蚊虫密度有较好效果,可以在我国乙脑高发区推广,但应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2021, 32 (2): 144-14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05
陕西省柞水县农村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实验及防制策略探讨
吕文, 李胜振, 杨小丹, 张锋, 王学军, 孙养信
摘要317)      PDF (1047KB)(857)   
目的 通过调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乾佑镇车家河村蚊、蝇孳生危害情况,实施综合防制,有效降低蚊、蝇密度,探索农村病媒生物防制策略。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对蚊、蝇防制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防制行为形成情况。采用目测法、笼诱法、粘捕法、灯诱法、人诱法、幼虫吸管法等监测方法调查蚊、蝇幼虫孳生情况和成虫密度水平。开展宣传教育、孳生地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并对防制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受到蚊、蝇滋扰较多,但普遍不了解蚊、蝇防制知识。蝇类孳生地类型主要有旱厕化粪池、禽畜圈舍、散放生活垃圾和垃圾桶,以旱厕化粪池数量最多,占42.53%;以旱厕化粪池的孳生阳性率较高,为89.19%。蚊类孳生地类型主要有瓶罐、缸桶等闲置容器、废旧轮胎和储水池,以闲置容器数量最多,占76.86%;废旧轮胎容器指数最高为95.65%;闲置容器的百户指数最高为142.11。处理组防制后1 d蝇类绝对密度下降率在16.25%~66.70%之间,相对密度下降率在-52.64%~69.12%;蚊类绝对密度下降率在51.50%~83.78%之间,相对密度下降率在62.07%~87.77%。处理组防制后10 d蝇类绝对密度下降率在6.67%~60.00%之间,相对密度下降率在-105.33%~48.50%;蚊类绝对密度下降率在32.71%~93.07%之间,相对密度下降率在76.51%~93.36%。 结论 综合防制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蚊、蝇密度。现阶段农村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增加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制度、规范和标准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防制意识,建立农村地区病媒生物控制的长效机制。
2020, 31 (1): 49-5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1.011
有害生物防治业在灾后防疫中的积极作用
孙养信
摘要305)      PDF (262KB)(1051)   
有害生物防治业(PCO)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从日常的除虫服务到卫生城市和卫生县城的创建,均离不开PCO公司的参与。而地震、泥石流以及洪涝灾害发生后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开展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PCO公司既有公益热情和社会责任心,又有消毒杀虫现场经验,应正确引导和发挥他们在灾后防疫中的积极作用,为保障灾区居民身体健康服务。
2018, 29 (1): 78-7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孙养信
摘要322)      PDF (858KB)(1139)   

目的 分析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在卫生创建中的应用效果,为城镇病媒生物防制、卫生创建及病媒生物专项考核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进行城镇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考核。结果 2012-2015年全省共考核8个市64个县城,最易达A级的指标为蚊虫停落指数、蜚蠊卵鞘查获率、外环境鼠密度、蟑迹查获率和大中型水体蚊密度,达标率分别为93.06%、85.29%、82.61%、57.35%和55.56%。较难达C级的指标有小型积水蚊密度、防蝇设施和室内成蝇密度,不达标率分别为26.39%、16.67%和16.67%。"不得有蝇场所"平均不达标率为37.31%,该指标成蝇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新国标更加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小型水体蚊虫密度和"不得有蝇场所"两项指标较难达标。

2016, 27 (3): 213-21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01
陕西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抗药性调查
吕文, 晁国刚, 皇甫晓中, 卜向举, 李伟玲, 杨俊峰, 霍丽霞, 孙养信
摘要352)      PDF (471KB)(775)   

目的 了解陕西省咸阳、渭南、铜川、汉中和安康市德国小蠊抗药性情况,指导科学合理的使用杀虫剂。方法 药膜接触法。用丙酮将原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稀释液,将2.5 ml稀释液均匀涂抹在500 ml透明广口瓶内壁,待丙酮挥发后测试德国小蠊雄性成虫的击倒情况,并与实验室标准试虫比较。结果 陕西省5个地区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敌敌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08~3.69、1.04~4.10、1.30~9.69、1.77~5.40、1.67~4.05和1.28~9.74倍。结论 5个地区德国小蠊对6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延缓德国小蠊抗药性增长。

2015, 26 (4): 391-39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16
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
陈宝宝, 孙养信, 安翠红, 霍丽霞, 范锁平
摘要321)      PDF (413KB)(857)   
目的 探索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的分类鉴定方法。 方法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测定两地黄鼠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NJ树。 结果 11份阿拉善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2%,4份达乌尔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1%,两地黄鼠的遗传距离介于8%~9%之间,同时,NJ树将两地黄鼠分成2个独立分支。 结论 阿拉善黄鼠为独立物种。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黄鼠种类鉴定。
2014, 25 (5): 432-43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12
陕西省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
安翠红,范锁平,孙养信
摘要433)      PDF (690KB)(743)   
目的 分析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为控制人、鼠间鼠疫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SPSS软件、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指标与鼠间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 1983-2012年共发生3起鼠间鼠疫流行,发生年分别为1987-1988、2000-2001及2006年,流行年份前几年鼠密度、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呈不同程度增高趋势,鼠密度在1986、2000、2003三个年份出现小高峰,分别为39.63、16.28和21.01只/hm 2;染蚤率与蚤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在1987、2000、2006三个疫情年份均出现高峰,染蚤率分别为45.10%、41.69%和43.06%,蚤指数分别为0.71、0.72和1.20。染蚤率与蚤指数、鼠密度与巢蚤指数呈正相关(P<0.01)。 结论 鼠密度、蚤指数、染蚤率是监测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指标,鼠密度>16只/hm 2,鼠体蚤指数>0.70,鼠体染蚤率>40%,提示可能会有鼠疫流行;陕西省鼠疫动物病流行呈现不规则周期性,间隔5~10年可能出现大的动物病流行;2012年监测表明疫情处于静息期,但距上次疫情发生已有6年,结合临近省(自治区)疫情动态,应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加强突发疫情处置工作。
2014, 25 (4): 314-317.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4.007
陕西省洛渭三角洲地区黄鼠染色体核型分析
孙养信, 陈宝宝, 卢银让, 安翠红, 霍丽霞
摘要269)      PDF (489KB)(784)   

目的 探究陕西省境内洛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黄鼠的染色体数目, 为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 经制片后镜检。结果 共观察2只黄鼠标本的47个细胞, 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38的细胞有45个, 占观察总数的95.74%。结论 陕西省境内洛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黄鼠应为阿拉善黄鼠。

2014, 25 (3): 225-22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3.008
陕西省铜川市陈炉镇景区蚊媒监测分析
吕文, 孙养信, 王博, 雷毅
摘要387)      PDF (986KB)(762)   

目的 全面掌握铜川市陈炉镇景区蚊媒分布情况,分析蚊媒危害程度,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成蚊调查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帐诱法,幼虫检查民居外环境容器积水的阳性率,计算容器指数、房屋指数、百户指数评价幼虫密度。结果 诱蚊灯法蚊密度为0.0874只/(灯·h),成蚊密度7月最高为0.2018只/(灯·h)。各环境中以农家乐成蚊密度最高,为0.1429只/(灯·h);其次为民居,为0.1078只/(灯·h)。帐诱法蚊密度为7.4419只/(帐·h),成蚊密度以8月最高,为30.6000只/(帐·h)。民居容器指数平均为14.48%,以8月最高(21.87%),房屋指数为35.88%,百户指数为76.08%。结论 陈炉镇风景区环境中存在大量伊蚊孳生地,主要以各种储水容器为主,而且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应落实积水清除措施,控制白纹伊蚊密度。

2013, 24 (5): 412-41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5.009
陕西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和防制策略
孙养信, 吕文, 霍丽霞, 周以军, 王博
摘要729)      PDF (1093KB)(968)   
目的 了解陕西省伊蚊分布地区铜川及安康市白纹伊蚊抗药性情况。 方法 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采用半数致死剂量(LC 50)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对9种杀虫剂的LC 50结果 区分剂量法测定结果显示,铜川和安康地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氯菊酯、溴氰菊酯均为抗性群体;半数致死量法测定结果显示,安康、铜川市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 50分别为0.003 71和0.001 45 mg/L;对氯菊酯的LC 50分别为0.006 25 和0.017 67 mg/L;对溴氰菊酯的LC 50分别为0.002 69和0.000 76 mg/L;对氯氰菊酯的LC 50分别为0.017 46和0.009 37 mg/L;对DDT的LC 50分别为0.809 54和0.217 06 mg/L;对敌敌畏的LC 50分别为0.040 15和0.026 77 mg/L;对双硫磷的LC 50分别为0.002 22和0.003 10 mg/L;对残杀威的LC 50分别为0.348 14和0.651 91 mg/L;对仲丁威的LC 50分别为0.157 19和0.543 77 mg/L;抗性倍数以敌敌畏、双硫磷、残杀威等较高。 结论 在应用杀虫剂防治媒介伊蚊时,应结合地理区域及生态环境特点对蚊虫进行综合治理,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2013, 24 (1): 47-49.
陕西省不同地区家蝇抗药性调查
吕文, 霍丽霞, 孙养信
摘要928)      PDF (1035KB)(935)   
目的 了解陕西省安康、渭南、宝鸡、铜川市家蝇抗药性情况,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方法 现场试虫采自城区蝇类孳生场所,敏感试虫为实验室不接触杀虫剂的家蝇,采用点滴法,以丙酮为对照,检查不同药物浓度对应的试虫死亡率,用POLO软件分析获得半数致死量(LD 50)。 结果 实验室家蝇对敌敌畏、双硫磷、DDT、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D 50依次为0.004、0.113、0.010、0.214、0.003 07、0.000 63、0.003和0.013 μg/只。安康、渭南、宝鸡、铜川市的家蝇对8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敌敌畏、双硫磷、DDT、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D 50分别为0.051~0.301、4.429~14.480、1.259~1.573、13.579~33.556、0.024~0.303、0.017~0.046、0.047~0.269和0.016~0.053 μg/只;8种杀虫剂的平均LD 50为0.028~23.549 μg/只,抗性倍数为2.54~140.20倍,以DDT最高,氯菊酯最低。 结论 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使用杀虫剂,延缓家蝇抗性增长。
2012, 23 (4): 314-316.
陕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新纪录鼠种的鉴定
安翠红, 陈宝宝, 范锁平, 孙养信, 李伟华, 鲁亮, 李贵昌
摘要838)      PDF (1474KB)(951)   
目的 对陕西省鼠疫疫源地定边县鼠疫监测中新纪录鼠种进行分类鉴定。 方法 运用形态学方法及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分析。 结果 体长120~140 mm,体重41.75~71.58 g,颅全长<32 mm,尾长超过体长1/3,全身灰褐色,腹面沙黄色;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序列与其他地区东方田鼠标本种内遗传距离最大为1%。 结论 定边县鼠疫疫区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南部边缘地带盐碱滩地中捕获的田鼠标本,经形态鉴定及DNA条形码比对确定为东方田鼠。首次在陕西省定边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记录东方田鼠,为进一步在该地区进行病媒、鼠疫及相关疾病监测提供了基础依据。
2012, 23 (4): 306-309.
咸阳市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及防制对策
孙亮, 吕文, 孙养信
摘要841)      PDF (968KB)(918)   

目的 了解咸阳市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结果 咸阳市淡色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均达到高抗以上,24 h死亡率分别为23.45%、14.02%、28.77%和25.00%;对氯氰菊酯的抗性达到中抗以上,24 h死亡率为58.63%。结论 咸阳市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今后在这些地区进行蚊虫防治时应考虑换用其他种类的杀虫剂。

2012, 23 (1): 69-70.
陕西省榆林市城区3种病媒昆虫种群及分布研究
佘建军, 吕文, 高鸿, 李东波, 孙养信
摘要1294)      PDF (1076KB)(894)   

目的 调查榆林市城区蚊、蝇、蜚蠊3种病媒昆虫种类、数量及分布,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类调查采用人帐诱法和诱蚊灯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蜚蠊采用粘捕法。结果 捕获蚊类4属5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帐诱法总密度为19.11只/(顶·h),诱蚊灯法总密度为1.61只/(灯·h),蚊密度城区高于周边农村。捕获蝇类5科19属23种,常见蝇种有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和铜绿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6.49%、20.41%、14.78%、10.61%、8.65%和2.61%,总密度为4.42只/笼,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捕获蜚蠊全部为德国小蠊,总密度为16.28只/张,以宾馆密度最高。蚊类活动高峰在7月,蝇类和蜚蠊的活动高峰均在8月。结论 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榆林市城区蚊、蝇、蜚蠊3种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重点防制区域为宾馆餐饮场所、农贸市场、居民区等。

2012, 23 (1): 57-60.
陕西省咸阳市家蝇抗药性调查
吕文, 孙养信, 张秀玲, 霍丽霞
摘要967)      PDF (1057KB)(827)   

目的 了解咸阳市家蝇抗药性情况,指导科学合理的使用杀虫剂。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咸阳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LD50依次为敌敌畏0.019 μg/只,高效氯氰菊酯0.098 μg/只,溴氰菊酯0.013 μg/只,残杀威6.627 μg/只,与敏感试虫相比R/S值敌敌畏为4.71倍,高效氯氰菊酯为31.92倍,溴氰菊酯为20.63倍,残杀威为31.02倍。结论 咸阳地区家蝇对4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以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最为显著,与当地农业生产、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中杀虫剂的使用方法不当密切相关;建议加强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缓抗药性的发展。

2011, 22 (6): 529-530,540.
陕西省淡色库蚊抗药性研究
孙养信, 吕文, 佘建军, 霍丽霞
摘要1041)      PDF (796KB)(885)   

目的 了解陕西省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方法 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采用半数致死浓度(LC50)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8种杀虫剂的LC50结果 区分剂量法测定结果显示,除榆林市淡色库蚊对氯菊酯属初步抗性群体外,其余均为抗性群体;LC50测定结果 显示,5个市的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DDT、DDVP、双硫磷、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001 82~0.012 24、0.008 16~0.094 19、0.000 58~0.005 59、0.002 76~0.020 17、0.100 96~1.296 86、0.144 11~0.512 40、0.001 47~0.007 06、0.234 60~1.182 37 mg/L。宝鸡市淡色库蚊的抗药性普遍较高,除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双硫磷3种药剂外,其余抗性倍数均在全省最高,而榆林市淡色库蚊的抗药性则普遍较低,除双硫磷和残杀威外,其余各药抗性倍数均为全省最低。结论 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与杀虫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在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用药,开展抗药性监测,以减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

2011, 22 (5): 449-452.
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革螨调查研究
佘建军, 范锁平, 阮春来, 孙养信
摘要1233)      PDF (850KB)(1051)   

目的 调查定边县鼠疫疫区革螨种群构成,为进一步研究革螨在传播和保存鼠疫菌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鼠体螨采集法、窝巢螨采集法。采集的革螨用霍氏液封片,制成革螨玻片标本,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螨种。结果 共收集革螨3科5属6种463只,北野血革螨占检获总数的40.6%,格血厉螨占33.0%,仓鼠真厉螨占24.8%; 其它为少量宫卵巨螯螨、褪色巨螯螨和阿尔及利亚厉螨。捕鼠859只,挖巢135个。长爪沙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占总捕鼠数的90.9%。长爪沙鼠鼠体带螨率7.3%,窝巢带螨率23.7%。收集的革螨绝大多数为雌性个体。结论 主要鼠种寄生革螨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北野血革螨、格血厉螨、仓鼠真厉螨为长爪沙鼠寄生的优势螨种。

2011, 22 (2): 165-167.
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及影响因素调查
孙养信,佘建军,孙亮,阮春来
摘要1565)      PDF (308KB)(1004)   

【摘要】 目的 调查白纹伊蚊在陕西省分布的西北边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结果 白纹伊蚊在宝鸡、韩城市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环境,在陇县、铜川市主要分布于废旧轮胎堆放处等特殊场所,宜君、黄陵、宜川等县未发现白纹伊蚊。该蚊活动高峰宝鸡市在8月,韩城市在9月。温度可能是决定白纹伊蚊分布北界稳定的限制气候因子。结论 白纹伊蚊在陕西省分布的西部边界到宝鸡市,北部边界到陇县、铜川市(王益区)、韩城市连线地带。白纹伊蚊监测采用帐诱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可获得可靠结果,诱蚊灯法不适宜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本调查也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2009, 20 (5): 430-432.
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区三带喙库蚊的抗药性研究
孙养信,岳永杰,佘建军,孙亮,阮春来,安翠红,吕文
摘要1374)      PDF (372KB)(1153)   

【摘要】 目的 了解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蚊虫密度;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5种杀虫剂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的24 h死亡率;采用半数致死量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的LC50。 结果 乙脑高发区养殖场所三带喙库蚊平均密度为194.91只/人工小时;区分剂量法测定敌敌畏、溴氰菊酯对南郑、汉阴、汉滨、平利4个县(区)三带喙库蚊幼虫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1.84%~13.65%和10.86%~31.25%;半数致死量法测定同一种杀虫剂对不同地区三带喙库蚊的LC50相差1.27~8.00倍。 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陕西省乙脑高发区养殖场所的优势蚊种。除平利、南郑2个县三带喙库蚊对DDT敏感,汉滨、南郑2个县三带喙库蚊对氯氰菊酯敏感外,4个调查点的三带喙库蚊对所测试的其他杀虫剂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药性,其中对敌敌畏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均达到高抗水平,对氯菊酯的抗药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化学防制中宜采取禁用、轮用和混用药物等措施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2009, 20 (4): 313-316.
7种杀虫气雾剂对淡色库蚊灭效的比较研究
岳永杰, 安翠红, 孙养信, 孙亮
摘要1166)      PDF (351KB)(1036)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药剂对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为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气雾剂的室内药效测定和模拟现场药效测定。结果 室内药效测试KT50在1.30~4.40 min,24 h死亡率在95.0%~100%;模拟现场药效测试1 h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在93.0%~100%。7种杀虫气雾剂药效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但彼此间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 0.05%胺菊酯·氯氰菊酯杀虫效果最佳,具有击倒快,死亡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2009, 20 (2): 135-137.
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调查
孙养信1;白江春2;范锁平1; 阮春来1; 岳永杰1
摘要1195)      PDF (442KB)(818)   
目的 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 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地,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夜行鼠繁殖高峰在夏季;主要夜行鼠能自然感染鼠疫。结论 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指征有别于邻省(自治区),开展连续系统的夜行鼠密度及血清学监测对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宝鸡市白纹伊蚊分布及其种群密度调查
李旭龙1;孙养信2;张宝芳1;张铮1;刘云1;王少杰1
摘要1325)      PDF (139KB)(759)   
目的 了解宝鸡市区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密度情况。方法 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白纹伊蚊西北边界调查的合作单位,根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调查方案》,幼虫用孳生地调查法,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密度;成蚊调查使用诱蚊诱卵器法、人诱法、帐诱法、诱蚊灯法。结果 对市区7类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蚊虫孳生地及蚊幼虫、成虫密度监测。孳生地共检查各类储水容器642个,阳性率为48.75%,容器指数为52.36,房屋指数为58.12,布雷图指数为71.73;成蚊调查连续3个月(7-9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625个,阳性率为12.52%,全部为白纹伊蚊;布蚊帐24帐次,密度为11.17只/人工小时,捕获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76.12%);布放诱蚊灯16个,8、9月蚊虫密度分别为1.09和0.89只/(灯·h),捕获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占77.19%,白纹伊蚊占4.35%。结论 白纹伊蚊在宝鸡市普遍存在,帐诱、人诱、诱蚊诱卵器调查均显示白纹伊蚊为我市优势蚊种;时间高峰均以8月份为发生最高,密度较高,我们应该重视对该蚊种的控制。
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调查中的应用
孙养信1;李旭龙2;佘建军1;孙亮1
摘要1270)      PDF (776KB)(830)   
目的 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获各种成蚊。结果 宝鸡、韩城市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诱蚊诱卵器调查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17.92;白纹伊蚊繁殖高峰期在8月,以山地林地MOI最高,为33.20。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黄陵、宝鸡、韩城市共捕获成蚊925只,分属5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76.11%。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在各种环境均有分布,三带喙库蚊在养殖耕种区分布较多。结论 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与历史资料一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为上述地区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陕西省韩城市蚊类调查
佘建军1;孙亮1;孙养信1;薛敏学2;苏虎2
摘要1642)      PDF (192KB)(848)   
目的 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 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 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德国小蠊成、幼虫自动分离器的研制
岳永杰;孙养信;阮春来
摘要1159)      PDF (203KB)(935)   
目的 将成虫和幼虫在自然状态下自动分离。方法 将附着于锯齿形纸片上的德国小蠊成、幼虫连同纸片一起放入分离器一侧的缸中,另一侧缸中放入食物和水进行引诱。结果 第4天蜚蠊的成、幼虫分离率在50%以上,第6天可达90%以上。结论 自然状态下,该分离器依靠食物和水的引诱作用,能够将德国小蠊成、幼虫自动分离,所获幼虫龄期基本一致。
陕西省鼠疫疫区媒介蚤季节消长研究
孙养信1;吕永杰1;白江春2;阮春来1;范锁平1;佘建军1
摘要1188)      PDF (262KB)(705)   
目的 掌握鼠疫疫区媒介蚤种类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逐月开展鼠体蚤、窝巢蚤、洞干蚤、室内游离蚤种类及数量调查。结果 发现长爪沙鼠鼠体染蚤6种、窝巢染蚤11种,均以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发现室内游离蚤1种,为中华昔蚤。鼠体蚤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窝巢蚤呈双峰曲线,前峰在4月份,后峰在11月份,前峰明显高于后峰。结论 陕西省鼠疫疫区媒介蚤种类、数量、消长规律有别于邻省鼠疫疫区,灭蚤工作宜在春季和冬季进行。
西安市北郊蚊虫密度调查
孙养信1;佘建军1;孙亮1;王建锋2;李建宁2
摘要455)      PDF (76KB)(674)   
溴敌隆毒饵实验室药效测定结果及分析
范锁平1;秦子荣2;吕永杰1;阮春来1;孙养信1
摘要482)      PDF (56KB)(671)   
陕西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及前景
孙养信
摘要612)      PDF (73KB)(810)   
溴敌隆机制毒饵灭鼠效果观察
范锁平;孙养信;刘东立
摘要431)      PDF (65KB)(666)